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科始于1964年,學院現設有英語系、法語系、翻譯系、大學英語教學部。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培養“民族性、區域性、國際性”三性合一的創新型外語人才。辦學60年,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專業和課程建設成績卓著。學院擁有一個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一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兩個專業碩士點,并設有三個普通本科專業。外國語言文學不僅是全國民族院校和廣西高校中獨一無二的博士點學科,同時也是廣西的一流建設學科和優勢特色重點學科。英語專業和翻譯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語專業是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英語文學課程為自治區級線下一流課程。
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學院現有教職工113人(含柔性引進的人才2人),其中專任教師100人,行政和教輔人員13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24人;博士28人,在讀博士1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省級高層次人才和新世紀優秀人才共2人,自治區“千骨計劃”人才2人。大部分教師都有留學或國外訪學的經曆。每個語種專業常年聘請外籍教師2-3名。近幾年來,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競賽獲獎共計8項,并有教師15人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最受學生歡迎教師”、“優秀青年教師”以及“三全育人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号。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學院圍繞學校“民族性、區域性、國際性”的辦學定位,形成了穩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歐美文學、語言學、翻譯學等研究領域頗有建樹。近5年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共計47項(其中包括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16項)。發表論文總數達到231篇(包括被SSCI、SCI、EI、CSSCI等收錄的論文共計51篇),出版著作(含譯著)共計95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省部級以上教研立項共計6項,校級教改項目17項,課程立項8項。曾榮獲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6項。學院目前是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翻譯史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詩歌研究專業委員會以及廣西翻譯學會會長單位。
教學基本條件完善。學院教學科研設施齊全,設備先進,位居廣西高校前列。現有7間多媒體語言實驗室,3間同聲傳譯實驗室,2間筆譯實驗室,1間虛拟情境口語口譯實訓室和1間跨境電商實訓室,設備總值約1483萬元。圖書資料齊全且獨具特色,除了設有英語、法語資料中心外,并設有著名翻譯理論家、譯介學創始人謝天振教授捐贈設立的謝天振比較文學暨譯介學研究資料中心。學院現有中外文藏書合計40,850種,91,642冊;擁有中外期刊45種,中外文電子圖書1,600多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110種。現有合作共建實踐教育基地23個。
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共1392人(其中本科生1085人)。學院堅持“内涵發展”、“以本為本”,圍繞“一流”标準深耕專業建設,培養高質量的外語專業人才。每年,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取得優異成績。例如,在2023年,2022級學科教學(英語)研究生李潔婷榮獲第三十五屆韓素音國際翻譯漢譯英組全國二等獎,2021級英語口譯研究生王素雅同學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口譯大賽(英語)”交傳組全國總決賽二等獎,2022級英語筆譯研究生耿笑榮獲“外研社·國才杯‘理解當代中國’全國大學生外語能力大賽”演講賽項全國總決賽銀獎。在2019年的廣西高校非通用語種技能競賽法語演講比賽中,2016級的法語專業學生司惟奪得高年級組一等獎,而2018級的學生曾越凡獲得低年級組一等獎;在第1屆廣西高校大學生翻譯大賽中,2018級的翻譯專業學生王康榮獲專業組特等獎第一名。在2022年第27屆“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總決賽中,我校選派的選手沈钰潇榮獲二等獎。學院的考研率和錄取率逐年提高,畢業生升學去向包括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内外知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學院連續幾年被學校評為就業先進單位。
近五年來,每年選派學生志願者約200人次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相關活動提供翻譯及其他語言服務。志願者工作得到主辦方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學院先後與法國的拉羅舍大學、英國斯旺西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東南亞各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通過多種方式招收和聯合培養國際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進入新時代,學院将繼續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平台建設為支撐,以隊伍建設為保障,搶抓機遇,凝聚力量,統籌推進學院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将全力支持學校的“雙一流”建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2024年4月更新)